书架
家有美妻好种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暗卫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楔子
我看见那个莽夫在树下舞剑,银甲白刃,与天地浑然一物。
也是那一日,京城大雪纷飞,大梁天子最宠爱的公主仪仗空前,远嫁熹真。
我搭着阿青的手背,身着恼人的凤冠霞被踏上红轿前,尚且在心中暗暗想:这世间的男儿,哪怕有些许血性,总该鼓起勇气来送上一遭,便是只打个照面,总也不愧多少年来的心心相许。
于是,我就那样数着轿夫的步子,等啊等。
一路千万里,我忘了数过多少春秋,许多年后,我才迟迟地愿意想起,那原是我们最后一次在生时相见。
名留青史的少年将军,死在翌年的冬天。
1
天启四十七年,初夏。
“恭迎太华长公主,殿下凤体康仪,千岁千岁,千千岁——”
那是个不怎么太平的日子。
我甫一受了教习嬷嬷女红训教,便匆匆赶到校场。一路行来,身旁乌泱泱跪下一片人。
凝神看去,众人山呼千岁,低垂眼眉,均不敢以双眼直视之,唯有校场中惹了麻烦的罪魁祸首,尚且昂首挺胸,浑然一副最是清高的模样。
我自小习皇家礼制,自是步伐稳当、笑得滴水不漏,待到压低了声音问清原委,却是咬牙切齿,“陆琅那混账小子,忍了有没有三天?”
阿青忙打圆场,“殿下,前些日子您给陆……大人在陛下那私下里求了个武职,一跃而成营中副将,同他也说了多不容易,以他的犟脾气,能忍到今天,已是多多顾虑殿下的难为之处。”
伞盖之下,阿青借着三分荫蔽,低声同我耳语经过,说来说去,不外乎是那扮从容的小子终于没忍住脾气,招惹了送来营中谋个闲职的金贵公子。
旁人以为他没有倚靠,便羞辱了两句,起了口角、动了拳脚,这小子没个轻重,把丞相家的二公子打了个鼻青脸肿,这会儿丞相夫人不顾颜面,险些要扒了他的皮——
我心中冷哼未熄,眼见着那锦衣华服的女人又是一掌扬起,不由双瞳微眯,厉声呵斥:
“夫人!”
丞相夫人李氏本是我母后家中堂妹,声音一出,见我摆架至此,虽面有不甘,仍压了气焰,不情不愿地俯身行礼。
我扬手免过她那入不了眼的大礼,走到双方对峙之间,不露声色地背身向陆琅摆了摆手,示意他这不长脑袋的莽夫退开些。
余光一瞥,却见李氏身后那十四五岁的锦衣少年正恶狠狠地盯着面无表情的陆琅,与我视线撞上,慌乱间低下头,复又装出副担惊受怕的可怜模样。
此前为历练陆琅,公主府并未遣人广而告之我二人之间的熟稔,众人只当我平素喜欢骑射,这会儿正撞上闹剧一场,李氏行礼过后,竟还捏着嗓子落泪、来央我“主持公道”,治一治这“目无法纪、痛下杀手”的陆副将。
我闻声一笑,袖中把玩着指尖蔻丹,却还故作叹怜地应和两句,上前拍了拍那小公子脱臼的肩膀,“夫人说得是,本宫亦觉得这陆副将该罚。”
望着少年吃痛的神情,我又满面歉疚地抚过他脸上伤口,“听闻京中朝臣日前接父皇旨意,家中子孙必得砥砺习武、以卫家国,为民众之表彰,防外敌之侵袭,朝臣一百八十七位公子,偏偏就二公子遭此毒手,想来是刻意针对这大好男儿,其心可诛!”
说话间,我看向登时脸色灰败的李氏,面上温容不改。
“不仅该罚,本宫还要禀报父皇,大大表彰二公子,听闻不日我大军出征,陆副将为父皇自宫里御前侍卫中、御笔提拔之福将,现在一看,二公子既然不服陆副将,想来能力上也不遑多让。此去凶险,不如让二公子一展身手,也好证明陆副将是刻意刁难,见不得二公子好了。”
“——如此,夫人可满意?”
2
公主府上,黄昏时分,我命阿青布茶。
酉时一刻,那人踏落日余晖而来,停在我面前时,我正斜倚美人榻上小憩。
听得脚步声,复才端起茶盏,不紧不慢抿上一口,“陆琅,今日我若不来,你是不是真让人押着去揍一顿解气才好?”
想到方才李氏不迭离去的慌乱,我在心中发笑,“得亏人不知道你是我府上养出来的狼崽子,不然,却还要在背后嚼我的舌根,说最是精明温柔、最是仪态万千的太华长公主,倒折腾出个不长脑袋的笨东西。”
我说得逗乐了自己,抬眼,陆琅却半晌没说话,只盯着我。
想来他生得倒从不叫我丢脸,便是扔进哪家寡居贵夫人的后院里,也绝对是最顶顶出色的那个,眉若点墨横延,双眸漆沉,如暗夜凝星,更别说他不过十九岁,已是一身练家子力气,无论何时何地、总一副挺拔如竹的姿态,确实格外招眼,格外——
我被他瞧惯了,也在他面前絮叨惯了,以为他不知如何措辞,便停了消遣他的心思,放下茶盏,说了正事。
“你那时同我说,不想一辈子拘在宫中,要为国死战,征战功名,我才去同父皇求了一份武职。你若不能收敛些你那牛脾气,总有我鞭长莫及的时候,真碍了一月后出征,我也无力弥补。”
“陆琅,你是我捡回来、同我一起长大的人,可天子脚下贵胄如云,不是每一个,都像我一样,独独给你偏袒——”
“梁蘅。”
大梁上下,这般直呼我名姓,除却帝后,便也只有这不知规矩的莽夫。
我一愣,复又无奈,只得等着听他后文。
“你牙尖嘴利。”
我额角青筋霎时不受控制地一抽,还不待争辩两句“不过是四两拨千斤、以退为进”,却见这蠢人绕过小桌,径自走到榻边,静静坐到一旁,小心翼翼、一如儿时地伏在我膝上。
像我把他捡回来最初的那年,无从置喙的信任,仿佛下一秒就能倾泻的感情、无保留的付出。
“但我嘴太笨了,所以梁蘅,他们议论你身为公主,却意谋帝位的时候,我心里只想着——把那些人都抹掉。他们说的那些,会让你失掉,你父亲的宠爱,和信任。”
这话说得多么恳切啊。
当今天子豢养蛊虫、渴求长生,帝后不睦,早已异梦,众多皇子互相倾轧,内部混乱不堪、摇摇欲坠,外敌虎视眈眈,纵然金玉其外,恍惚还留有昔日帝国的繁华千里,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不过是夕阳余晖的最后一缕叹息。
而我,诞生之日百鸟啼鸣、祥云绵延的太华长公主,缘何就不配同列其位?
我下意识地眼神一凛,沉默片刻,低垂了眉眼,有一下没一下地抚过他黑发。
我听见那声音轻而又轻,从我喉间漫不经心地落下。
“如果他们说的那些,我真的想要呢?”
3
那一夜,我做了个相当之久远难追的美梦。
梦里分明凶险非常,譬如不过九岁的我,冬日里在行宫中被掳走,母后的暗卫将我抢回,又夹在怀里一路飞奔,颠簸不已。
身后是三路追兵,羽箭挟风而来,破空之声不绝于耳,最后不得已之下,他以藤条将我紧捆,推着我从山崖下一晃而去。我挣扎着滚进崖壁那边的幽暗山洞,那头哀嚎声瞬起,最后一个暗卫也成刀下亡魂。
追兵或以为我葬身山涧,又畏惧行宫侍卫追击,竟不再追捕,也放过了这个分外显眼的山洞。人声逐渐散去,我这才抹了脸上不知汗水泪水的湿意。扭头,却听得黑幽幽的洞中,蓦地传来几下摩擦声——
手掌与地面刮蹭,一步一步爬来,眼神渗人、蓬头垢面的孩子神色狰狞地看着我。在他身后,一匹巨狼横卧在地,嘴角半点血迹,似乎已没了声息。
我听人说过古怪传奇中“狼孩”的故事,畏惧他动手,忙挤出笑意,颤颤巍巍间用袖中尚存的最后一颗饴糖哄住了他,又拔下头上珠钗、强取下那明珠送他。
或许是因为刚刚没有了“母亲”,又或许是因为他生来那样容易满足,与我想象的敌意不同,他呆呆看了我动作半晌,便谨慎着靠近,小心翼翼舔了舔我掌中饴糖。
那小小明珠被他视若珍宝,此后,他更是为我寻来柴火、干粮与水,我也因此不至于轻易死于洞中。
与世隔绝的数日里,唯有这凄惨光景,也唯有这不通世事的孩子作陪,我无聊时,便教他说话,偶尔看他剖鱼宰鸡、吓得心惊胆颤。次数多了,他也会咿咿呀呀地和我说些只有自己能听懂的怪话,也学着不再当着我的面杀生。
我知他懂事,兴致一起,还给他取了名字——我虽是长公主、亦是天子嫡女,但在宫中不过行五,又打趣他比我年幼,于是以“陆”为他姓氏,又取“琅”字,以为狼之谐音。
我手把手教他用树枝在地上写下歪歪斜斜的名姓,在他脏兮兮却天真怯意的抿唇一笑里,世间仿佛就这样,从此多了个被狼养大的、有名有姓的陆琅。
那是我一生中最是惊险艰难、却也最是无忧无虑的日子。
不必听着母后日夜叮嘱身份尊贵、仪态万千,也不必看着兄长姐妹们勾心斗角、盼望着得到父皇青睐,更不用对着一众黄门宫女、教习嬷嬷,心力交瘁地扮演着公主姿容。
想来,若说后来史册里天纵英才、滴水不漏的太华长公主,曾有过枕着死狼皮毛取暖、狼吞虎咽着半生不熟烤鱼的经历,或许只会被史官们引为笑谈。
但陆琅是见证了这一切的人,也是我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共患难”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