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彭先生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会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西方舆论对真相的披露,使日本政府大为恐慌。为阻止愤怒情绪的蔓延,日方百般狡辩,编造杀人理论,如报复论、自发论,企图为屠杀找到“合乎情理”的借口。

与此同时,日方还采取“银弹政策”,以重金贿赂西方媒体,希求美化其屠杀行径。此举收效明显,一批被“银弹”喂倒的媒体,甘心泯灭良知,出卖声誉,恣肆发布歪曲事实的新闻,误导受众,替日军粉饰罪行。

他们甚至连篇累牍地报道说,日军在攻占旅顺时,发现此前被清军俘虏的日本士兵都被杀害并遭到肢解,旅顺大屠杀只是一次过激的以血还血的报复而已。这些谎言大大扭转了旅顺大屠杀造成的恶劣影响。

而清政府极力压制国内报刊发行、严格限制国内舆论宣传的做法,客观上也给日本抢占话语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至于日本政府最后竟然声称其并未在旅顺屠杀平民,当时被杀的全部是脱下军装的清军官兵,就此颠倒黑白。

为掩人耳目、毁灭罪证,自1894年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日军及其殖民机构将从旅顺市街和水师营等处抓来的中国人编成三组抬尸队,对受害者尸体进行了清理和焚烧。

火化后的骨灰被集中在三口大棺材内,丛葬于旅顺城郊西北的白玉山麓,坟前竖了一块木牌“清军将士阵亡之墓”,借此欺骗世人,掩饰屠杀、焚烧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和平居民的罪行。

1896年,回防旅顺的中国清军宋庆部队,遵从国人愿望,在殉难同胞墓前改立起高大的石碑,上书“万忠墓”三个大字。每年清明时节,民众云聚于此,焚香洒泪,追祭甲午战争中惨遭涂炭的亡灵。

1905年,日俄战争落幕,旅顺不幸再度沦入日军之手。“万忠墓”作为旅顺大屠杀的证据不断激发着国人爱国情感的同时,也使日本政府深感不安。侵略者曾几度欲拆毁万忠墓,但终因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而未能得逞。

东北解放后,旅顺民主政府于1948年重新修葺了“万忠墓”。

随着对墓地的挖掘清理和重新安葬,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浮出水面:其中一块骨片的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