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逍遥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章 名士之地两大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是山水巷。折芦巷和山水巷虽然不如洗笔巷出名,但是两大书院的山长正是住在这两处。

  树人书院的山长余隐山住在折芦巷,凤阳书院的山长张若溪则住在山水巷。

  对于这两位大儒,华静瑶都是只听过名字,不对,在她爹华毓昆搬来之前,她听说过的也只有张若溪。

  凤阳书院的创办人名叫张颖悟,其父张谨乃是大周朝不世出的大儒,号凤阳先生,如今存放在勤政殿,被当做皇家传世之宝的大周山川图,便是张谨所绘。

  凤阳书院比树人书院晚了几十年,可是名气却远远超过树人书院,书院创办至今,与山东泰山书院,江南余杭书院、金陵书院并称四大书院,而树人书院虽然与凤阳书院并称京城两大书院,可是名气只限于北方,过了长江,就没人认了。

  张若溪出自张家三房,二十五岁中了进士,外放湖南做了知县,那时他虽然成亲,可是膝下无子,因此,家里便让他带着妻子一起赴任。外放的第二年,妻子生下长子,可是没出满月就夭折了。两年后,妻子又生下一个女儿,落草不到半个时辰就咽气了。妻子受了打击,从此后便一病不起。

  张若溪心痛妻子和孩子,这一任做满,他就让家里把他调回京城,在通政司做了个经历,官小职微,反倒让他把精力全都用到学问上。

  没过几年,张若溪的文名便传到皇帝耳中,破格让他参于翰林院编书,这部书编了五年,张若溪名声更盛。

  而这个时候,张若溪的妻子也终于病愈,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得来不易,张家如珠如宝,眼看着女儿活过了洗三礼,又活生生出了满月,过了周岁,一家子这才放下心来。

  那时,张若溪已经进了翰林院做了翰林,可谓事业家庭皆如意,那一时期,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稿,文名远播。加之他多年来与妻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