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陶砚瓦沈婉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砚光瓦影(49)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个月后,恰好是一个周末,陶砚瓦的堂叔伯兄弟金熙贤从韩国来到北京。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抱在一起,恰象是分别太久太久的亲人,其实他们就是分别太久太久的亲人。

当晚,陶砚瓦特意让同村的张忠翰安排了一桌饭。张忠翰在北京做白酒生意,给各大单位供应茅台。这几年奢风日重,茅台酒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近来已飙升至每瓶千元以上,酒店里甚至按两三千元来结账。逢年过节,茅台酒还到处脱销,一瓶难求。于是市面上假酒泛滥,以至于人们认为在酒店里要的就没一瓶是真的。但市面上假酒越泛滥,张忠翰这种代理商的买卖越发好做,赚钱更多。只茅台一项,就足以使张忠翰盆满钵满。

张忠翰安排,肯定喝茅台。这晚陶砚瓦特意让儿子陶家柳也过来陪。儿子从不喝酒,只是有一次回老家过年,在市里跟63军老战友们聚会,摆了两桌,儿子和那一桌的叔叔大爷们拗不过,就一手端着杯子,一手举着老白干瓶子喝起来。结果那桌在座的都喝倒了,儿子若无其事,还来砚瓦这桌敬酒。陶砚瓦问他,他说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反正该喝的都喝了。

这晚气氛热烈,自在情理之中。金熙贤终于找见了陶村陶家人,不免激动万分,连干几杯,早就上了脸。喝到动情处,金熙贤让人找来纸笔,低头写起来。陶砚瓦看时,原来竟是一首汉诗:

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

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

陶砚瓦看这诗工整合律,但又感觉不象是国人笔墨,就猜度是韩国什么古圣先贤遗作。果然,他们说这诗的作者叫金泽荣。

陶砚瓦知道金泽荣这个人。他曾于上世纪初流亡中国,与张骞、严复、郑孝胥等人皆有诗交。作为一个韩国人,不仅能写七言绝句,还能写七言律诗,相当了得。

韩国人即使不会讲汉语,也能写汉字,并用汉字写汉诗。陶砚瓦以前曾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挨着一位韩国商人坐,那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讲,但却用汉字抄诗,送给大家作纪念。那诗每句七字,似通不通;那字一看是汉字,但偶尔有多笔少笔,或者我们已弃用的字出现。

金熙贤是位教师,可能受他父亲影响,也粗通文墨。金永陶把这意思翻译给父亲,金熙贤一听,象是得了诺贝尔大奖,连连点头称是。他一激动竟然唱了起来,那腔调似曾有闻却也一时想不起是什么。他见陶砚瓦神情疑惑,就一字一顿地说:“老、调、八儿”。陶砚瓦马上明白了,说不是“老调八儿”,是“老调梆子”,也叫保定梆子,是冀中平原地方戏。陶村人都会哼几嗓子,他们不解其意,就念讹音“老调八儿”。没想到这个老调连同其名讹音一起传到了韩国。

陶砚瓦也哼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