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鱼落知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风水宝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在常道诚他们到来之前已有人也知道老龙窝信息,共三人,是一位师长、一位头陀和一位阴婺面孔看不出来历的人,几人都是中年模样来此欲寻的机缘宝贝。

  他们昨日午间就已到此。

  他们得道消息的原因很简单,是那位师长在书籍中偶然发现。他早就听闻宋地无法,前些天又在古籍中发现老龙窝就是名誉四渎之一的淮河龙宫时,不禁欣喜万分。因为老龙窝就在宋地之内,所以他就刻意跟同门长辈们打听有关宋地的一些人和事。

  知晓宋地不能修炼,除非家里有个财神爷,有财神爷的家族还会偏安一隅的守着没有灵气的宋地嘛!故而其得出结论,老龙窝的龙宫已然被废弃。

  因此他就有些想法,叫上他的两个朋友,想来是跟同门间有着不为人知故事吧!把此间消息稍微透露给他们一点点后,他们在心里臆想一番后竟主动邀请这位师长来此老龙窝,所以老龙窝就出现了他们三人的身影。

  到此地之后,阴婺男子就表现的兴趣缺缺,两人都有所察觉心中暗道奇怪,一路上就属他表现的最为急不可耐,反而到地方后故作矜持,是否另有所图,两人不得而知,只是心中多留个心眼。

  三人对此间地形风水并不能做到心知肚明,他们对风水堪舆只是一知半解,连皮毛都称不上,寻龙点穴更是一窍不通。昨日他们在岸边足足观察了一个时辰,没看出龙宫会建造在那个方位,这么大的区域,总不能潜入水中一点点的摸寻呐!

  磨刀不误砍柴工,三人合计着先去附近村落打听一番,对于常住河海边的百姓们是最敬畏水中神灵,就如山民敬畏山神。

  村民们年间节日会有所祭祀,他们平时所祭祀的具体位置,应该就离他们的目的地不远了。只是不清楚这附近的村民还有没有祭祀的传统,还有没有老人知道在哪儿祭祀,他们在岸边巡寻一个时辰,都没发现有祭祀留下的痕迹。

  毕竟现在是新时代,讲究无神论,他们心里清楚,实在没头绪就只能让水性比较好的阴森男子下水挨着搜寻排查。

  结果与他们所料想的区别不大,沿河虽无祭祀,却犹有人知晓祭祀所在。

  由于朝廷对迷信管控以及对江淮环境的治理和防控,为防止两岸环境遭到破坏,已经明令禁制在岸边进行传统的祭祀。

  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两岸民众们不会因禁令而失去精神寄托,故而在几个村镇间有建造庙祠供人民祭祀。好在村民里还有老叟记得传统祭祀的章程及地点,老叟说在二龙戏珠处有两个地段,分别是两岸附近几个村落的祭祀点,并告知三人在村口往上游走三五里处就是。南岸祭祀上游,北岸则祭祀下游,因为上游龙眼在北,下游龙眼在南。

  三人再次来到河边认真观察地形后,果然如老叟所言,先前没能发现是因为对地形不熟,现在有人提醒点明,三人很快就发现二龙戏珠的珠之所在,哪里定是龙宫所在。

  在地面不好察觉是因为局限在眼前所见,如若在天空俯瞰就很容易发觉,以玉珠为中,上下近百里大多都蜿蜒曲折,如游龙弓背。玉珠所在处是一大段即直又宽的河道,如龙首,玉珠处往上游三里与向下三里的两岸错对处各有一弧状凸起,形若龙眼,故分看两端呈双龙衔珠之态。

  尤其是上方靠近这龙首直流处蜿蜒弧度大而紧凑,犹如在为夺珠而蓄力,下方的那条龙就轻松惬意的多,毕竟水是往下游流,它只需张口就可轻松的吞下珠玉,可惜有龙争抢。故而成就这双龙汲水的风水宝地。

  知晓了龙宫所在,光头头陀和中年师长却犯了难。他们虽不知双龙衔珠在风水学上的详细寓意与作用,以他们的学识见地却也能猜测出其中的重要性,至而不敢贸然寻宝。若是无知之人,或许就直接潜水取宝,可他们都是见识高过境界的人,知晓破坏这一宝地的后果。可入宝山而不得,实非两人之愿,故而有些抓心挠肺。

  其实两人更多的是盘桓其中的得失,要是此时有人跳出来告知他们宝物拿不得,得不偿失。或者告诉他们,拿了宝物他们师门也担待不起,那他们会立刻空手回,绝无半点犹疑。不过跳出来的这个人要比他们厉害,还得是看着就很唬人的那种。

  就怕有人怂恿他们去,那么他们心中的那一丝侥幸就会显露。对于两人的徘徊不前,阴婺男子有些急躁,他特别想此间事了,去看看今日与他们擦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