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重生之南明挽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会试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诶……算算时日,应该今日就是会试了吧,也不知办的怎么样了,王铎当主考官合不合适,希望能涌现几个人才,为朕所用吧。”朱由崧缓缓站起,望着贡院的方向感慨道。

  会试,俗称春闱,又称礼部试,又称南宫。据后世记载,有明开国以来,至崇祯年算起一共进行八十八次会试,取了两万四千八百余人。

  这么多领乡荐,试南宫的举人里,除了部分,大多都是第二次,甚至第十几来赴春闱的。

  拿浙江省的的进士统计,平均一名举人一生要参加三四次会试,这三四次,不是参加三四次,一定能考上的,其中还有不少半途去世了,或履试不中去任官的。

  一般而言,录取进士里面,第一次赴会试的举人最多,大约在三成五这样,而第二次降至二成,第三次降至一成五,其余第四次至第十几次了占了两成五。

  乍看第一次赴会试成为举人的人最多,但事实上,失败的人更多,在一次赴会试举人里,真正能金榜提名的差不多有一成五这样。当然也有部分的举人,因顾及路途遥远,终生没有参加会试。

  从表面上看,考进士的成功率,要比乡试要高,但是考试的竞争对手,从秀才换成了举人。

  三千举人,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之辈,经历了前面数道考试,大浪淘沙来到这里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贡院外,听得马车车轱辘碾着青石板的声音,车内举子们的脸上皆露出严肃的神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通过会试,鲤鱼跃龙门,是无数举子的梦想。

  夏完淳也不例外,他抬头看着肃穆的贡院,不由得有些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如今也不过十三岁的年纪,却已是一名举人了。

  本来历史上的夏完淳虽然博学多才,但却是没有机会站在这里,多亏了恩科给的机会,他一路连战连捷,竟是拿下了松江府榜首浙江省第七,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南京。

  不远处一架马车上,钟绾妤拉起了车帘,秀眉微颦,目光不停的四处打量着,似乎在寻找什么。“难道那花船上的公子不是举子?也对,诗词绝佳不代表作八股也上等。”钟绾妤叹了口气,放下了车帘,有些可惜与失望的让马车继续向贡院驾近。

  在贡院门口远远地,马车就走不动了,无数车夫帮着一众举人将行李搬下马车。天南地北各地方言汇聚在一起,传入耳中。

  几千举人云集在这里,在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