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潜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隔山打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G98坚固可靠。可只有骨灰级军迷才知道的是,毛瑟G98和作为二战名枪的改进版98K,都不是以精度著称在众多枪械中脱颖而出的。

  这款毛瑟是排队枪毙末期的产物,军方需要它有更好的破坏力,所以精度就被排在了第二甚至第三位。

  后来堑壕战兴起,它也随着与时俱进地改进了设计。与以精度闻名的李恩菲尔德和莫辛纳甘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它能承受更高的膛压,可以将弹径造得更大。

  德国军方在1905年对它进行了改进,膛线拉得更深以赋于它更好的稳定性,并改为轻型尖头弹。这个时期,是它在杀伤力和精准度的一个平衡高峰。不少骨灰级军迷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它,拥有不输于李恩菲尔德和莫辛纳甘的精度(国人称李为“英77“、称莫为“水连珠“)。

  然而,一支枪的命运与它的采购方息息相关。

  尽管,此时的它已有着比英77和水连珠大得多的口径和弹径(膛线阳线口径7.92mm,弹头直径造到了8.2mm,强大的膛压保证了它的动能,更深的膛线赋于它更好的精度),但变态的德国军方仍然嫌弃它的存能太小和枪管太长。

  于是继续加以改进。后来这款毛瑟变成了98K,发射重尖弹。杀伤力加大了,但精度是无法与“英77“和“水连珠“相比的。有军迷宣称,后来二战时的德军以更严酷的射击训练弥补了这个差距。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与谢宇钲手里的这支古董G98完全无关。

  谢宇钲现在手头上这把枪,甚至都有可能是八国联军进中国时的第一批G98,手头的子弹,也是圆头的......也许,真正做到了德国军方要求的两者完美结合的,是后来出现在中国战场的中正式。

  在牛二喃喃的执著念叨中,他的祈祷生效了。只见先是一挺机枪哑火,然后不一会儿,另一挺也哑火了。战场又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他高兴得扬起了双手:“好哇。打死他狗曰

(本章未完,请翻页)